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垃圾分类成为了社区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垃圾、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成为政府和社区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3月27日,荣华街道在鹿鸣苑小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专题培训,与以往的室内理论讲座不同,这次培训直接将课堂搬到垃圾桶站现场,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物业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技能。
据了解,此次培训是荣华街道为每月垃圾分类考核排名垫底小区特别设立的一项帮扶措施,意在帮助这些小区提高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帮扶小灶”的做法,既是对“差生”小区的鞭策,也为其他小区树立了榜样,鼓励大家争先创优。
培训活动于上午9点准时开始,参与单位包含荣华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巡检组、天华园三里社区居委会等,物业主管、保洁员及桶站负责人也全程参与。在现场,街道巡检组的工作人员逐一发放了该小区垃圾分类月度问题表,详细通报了该小区在北京市及经开区的检查考评中的成绩与主体问题,针对考核中的扣分项逐一提出整改指导。
例如,工作人员指出了垃圾桶站公示牌的不足之处,强调需补充管理负责人的信息,以及垃圾桶满溢时的清理规范。为保障每个居民都能明确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树立良好的分类投放习惯,他们还特意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物业保洁员及桶站负责人热情参加,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荣华街道此次的做法还引发了其他垫底小区的关注,如上海沙龙和一栋洋房。同时,工作人员在培训中还强调了从“低头分拣”到“主动沟通”的重要性,鼓励物业人员与居民展开更多的交流,确保每位居民都能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培训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有奖问答的形式,进一步调动了参加者的积极性,提升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了确保这一工作得以持续推进,荣华街道特意组建了专职巡检组,依据垃圾分类的 “五有四好”考核标准,对辖区内20个居民居住小区进行每月暗访检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插基层。从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到良好的投放环境,巡检组从多重维度确保了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同时,对于每月排名垫底的三个小区,街道不仅会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再培训,还会与物业经理进行约谈,促使大家共同努力提升垃圾分类水平。
荣华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的一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帮扶小灶’既是鞭策也是鼓励。一方面通过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指导来促进后进小区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各小区之间形成垃圾分类工作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还离不开每位居民的参与。荣华街道的这一做法为咱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只有当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实际做到绿色生活,一同营造更加整洁、环保的社区环境。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思维的转变。通过实地操作和互动交流,物业人员和居民之间的隔阂被打破,垃圾分类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这种建设性的循环,将极大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提升,最终实现环境的美化与生态的平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